蛤蚧的做法

蛤蚧的做法

蛤蚧

原料别名 蛤解、蛤蟹、仙蟾、大壁虎

原料分类 调味品类

使用提示 内服:煎汤,3至6克;研末服,每次1~1.5g,或入丸、散。

蛤蚧菜谱推荐
蛤蚧原料介绍
蛤蚧为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全体。蛤蚧为壁虎科中最大的一种,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,蛤蚧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。
每年5至9月捕捉,除去内脏,用扁竹条将四肢和头尾轻轻撑直,用文火烘干,将大小相同的两中合成1对,用线扎好。
蛤蚧全体呈扁片状。头颈部及躯干部长9~18厘米,尾长6~12厘米,腹背部宽6~11厘米。头大,扁长,眼大而凹陷成窟窿,上眼间距下凹呈沟状。角质细齿密生于颚的边缘,无大牙。背呈灰黑色或银灰色,并有灰棕色或灰绿色的斑点,脊椎骨及两侧肋骨均呈嵴状突起,全身密布圆鳞。四肢指、趾各5,除第一指、趾外,均有爪。层细长而结实,上粗下细,中部可见骨节,色与背部同,质坚韧,气腥,味微咸。
以体大、肥壮、尾全、不破碎者为佳。
蛤蚧适用人群
外感风寒喘嗽及阴虚火旺者禁服。
蛤蚧制作指导
1.肾虚阳痿,遗精早泄,小便频数者,可与淫羊藿、巴戟天、菟丝子等配伍,以增温肾止遗功效。
2.肺肾两虚,气喘咳嗽者,可与人参同用,以补肾纳气;或加胡桃肉、五味子等,以增定喘止咳之功。
蛤蚧食疗作用
蛤蚧味咸,性温;归肺、肾经;体腥气雄,可升可降;
具有温肾助阳,益肺定喘的功效;
主治肾虚阳痿,遗精,小便频数,消渴,肺肾两虚气喘,虚劳咳嗽。
蛤蚧其他相关
蛤蚧因其鸣声而得名。《开宝本草》云:“一雌一雄结合,常自呼其名,曰蛤蚧。”蛤解,解字乃因声致误;《日华子》作蛤蟹,乃“解”字又加“虫”旁。《纲目》云:“仙蟾因形而名。岭南人呼蛙为蛤,又因其首如蛙、蟾也。”其形如壁虎而大,故亦名大壁虎。
日常生活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