顋 拼音 sāi
注音 ㄙㄞ
部首
部外笔画 9画
总笔画 18画
详细解释

基本字义

sāi ㄙㄞˉ

◎同“腮”。

宋本廣韻

廣韻目次:上平十六咍

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国际音标 罗马字
蘇來 平聲 開口一等 sɒi sai/soi

用手指左右滑动查看全部

详细字义

sāi

〈名〉

(1)角中之骨 [bone in horn]

顋,角中骨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(2)也指肉中骨 [bone in the flesh]

展指画地,以草刿壁,臂穿皮刮,指爪摧折,见顋出血,犹不体辍。——汉·赵壹《非草书》

康熙字典

【戌集下】【頁部】

顋·康熙筆画:18·部外筆画:9

《廣韻》蘇來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桑才切,音鰓。《玉篇》頰顋。《廣韻》俗作揌。《韻會》俗作腮,非。

方言集汇

粤语:soi1

客家话:[海陆丰腔]soi1[客英字典]soi1[宝安腔]soi1[陆丰腔]sii1[台湾四县腔]soi1[梅县腔]soi1

English

lower part of face; jaw; gills of a fish

顋字组词
学习应用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