篸 异体字
拼音 cēn zān cǎn
注音 ㄘㄣ ㄗㄢ ㄘㄢˇ
部首
部外笔画 14画
总笔画 17画
详细解释

基本字义

cēn ㄘㄣˉ

◎〔差〕古同“参差”,长短或粗细不齐。

其他字义

zān ㄗㄢˉ

1、缝衣针。

2、古通“簪”。

3、缀,插。

cǎn ㄘㄢˇ

◎方言,一种簸箕。

宋本廣韻

廣韻目次:下平二十二覃

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部 韻攝 罗马字 国际音标
作含 平聲 開口一等 com/zom tsɒm

用手指左右滑动查看全部

廣韻目次:去五十三勘

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部 韻攝 罗马字 国际音标
作紺 去聲 開口一等 comh/zomm tsɒm

用手指左右滑动查看全部

详细字义

cǎn

〈名〉

(1)〈方〉∶一种簸箕 [dust pan]

一头挑着一只空篸子。——陈残云《香飘四季》

(2)另见 zān

基本词义

zān

山如碧玉篸。——韩愈《送桂州严大夫》。注:“篸与簮同。”

另见 cǎn

康熙字典

【未集上】【竹部】

篸·康熙筆画:17·部外筆画:11

《集韻》疏簪切,音森。《說文》差也。一曰竹長貌。

又《集韻》初簪切,音梫。篸,竹貌。

又洞簫也。《楚辭·九歌》吹參差兮誰思。《註》參差,洞簫。一作篸。《風俗通》舜作簫,其形參差,象鳳翼參差不齊之貌。《洞簫賦》吹參差而入道德。

又《廣韻》作含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祖含切。同簪。《博雅》謂之簪。或作,或作篸。《韓愈·送桂州嚴大夫詩》江作靑羅帶,山爲碧玉篸。

又《廣韻》側岑切《集韻》緇岑切,音斟。同鍼、針,所以綴衣。

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作紺切。《篇海》簪去聲,以針篸物也。

说文解字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【卷五】【竹部】篸

差也。从竹聲。所今切
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
篸差也。各本差上無篸。此淺人謂爲複舉字而刪之也。集韵。篸差竹皃。初簪切。又篸竹長皃。疏簪切。按木部槮,木長皃。引槮差菜。葢物有長有短則參差不齊。竹木皆然。今人作參差。古則从竹,从木也。从竹。參聲。所今切。七部。

方言集汇

粤语:caam2cam1zaam1

客家话:[海陆丰腔]sem1[客英字典]sem1[台湾四县腔]sem1[梅县腔]cam1[陆丰腔]ciam1

English

a basket, hod, scuttle; a hairclasp

篸字组词
学习应用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