稺 拼音 zhì
注音 ㄓˋ
部首
部外笔画 10画
总笔画 15画
详细解释

基本字义

zhì ㄓˋ

◎古同“稚”。

宋本廣韻

廣韻目次:去六至

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部 韻攝 罗马字 国际音标
直利 脂B開 去聲 開口三等 脂B driih/dyh ɖʰi

用手指左右滑动查看全部

康熙字典

【午集下】【禾部】

稺·康熙筆画:15·部外筆画:10
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直利切《正韻》直意切,音治。《說文》幼禾也。《廣韻》晚禾。《詩·魯頌》稙稺菽麥。《註》後種曰稺。

又《增韻》凡人物幼小皆曰稺。《詩·鄘風》衆稺且狂。《傳》幼稺。《史記·五帝紀》舜以夔爲典樂敎稺子。《鄭註》國子也。

又《五音集韻》直離切,音馳。幼也。一曰自驕矜貌。《管子·重令篇》菽粟不足,末生不禁,民必有饑色,而工以雕文刻鏤相稺也,謂之逆。《註》稺,驕也。

又《正字通》叶賄韻。《詩·小雅》無害我田。稺,叶下火。火,音毀。《集韻》亦作稚

據考證:〔《詩·衞風》衆稺且狂。〕謹照原文衞風改鄘風。

说文解字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【卷七】【禾部】稺

幼禾也。从禾屖聲。直利切

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
幼禾也。魯頌毛傳曰。後種曰稺。許不言後種者,後種固小於先種。卽先種者當其未長亦稺也。先種而中有遟長者亦稺也。故惟魯頌稙稺對言,毛釋之。小雅。無害我田稺,彼有不穫稺。毛不釋者,亦謂槩言幼禾。引伸爲凡幼之偁。今字作稚。从禾。屖聲。屖者,遟也。直利切。十五部。

方言集汇

粤语:zi6

客家话:[台湾四县腔]cih1cih5[客英字典]chi5chi1[海陆丰腔]chi1chi6[梅县腔]chii5chi5

English

variant of 穉 U 7A49, young grain; young, tender

稺字组词
学习应用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