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果经曰朋友有三要法:
一、见失辄相晓谏。 三、在苦厄不相弃舍。
二、见好事深生随喜。
四分律曰友要具七法,方成亲友:
一、能作所难作。 五、互相覆藏。
二、与所难与。 六、遭苦不舍。
三、忍所难忍。 七、贫贱不轻。
四、密事相告。
六方礼经曰人见亲属朋友,当有五事:
一、见作罪恶,私往屏处,谏晓呵止之。
二、少有急,当奔趣救护之。
三、有私语,不当为他人说。
四、当相敬礼。
五、所有好物,当多分与之。
孛经曰友有四品,不可不知。有如花之友,有如称之友,有如山之友,有如地之友。
一、何谓如花 好时插头,萎则捐弃,富贵则附,贫贱则弃,是为花友。
二、何谓如称 物重则低,物轻则慢,是为称友。
三、何谓如山 譬鸟兽集金山上,羽毛蒙光,己贵则能荣人富贵,富贵同欢,是为山友。
四、何谓如地 百谷财宝,一切与共,施给养护,恩厚不薄,是为地友。
六方礼经曰佛言,恶智识有四辈:
一、内有怨心,外强为智识。
二、面前为好语,背后为恶言。
三、苟有缓急,面前愁苦,背后欢喜。
四、外若亲厚,内兴怨谋。
善知识复有四辈:
一、外如怨家,内有厚意。
二、于人前直谏,于外道人善。
三、病瘐县官,为其征讼忧解之。
四、见人贫贱,不弃捐,念求方便欲富之。
恶知识复有四辈:
一者、难晓谏,教之作善,故与恶者相随。
二者、教之莫与喜酒人为伴,故与嗜酒人相随。
三者、教之自守,益更多事。
四者、教之与贤者为友,故与博奕为厚。
善知识复有四辈:
一者、见人贫穷悴乏,令治生。 三者、日往消息之。
二者、不与人诤计校。 四者、坐起常相念。
善知识复有四辈:
一者、为吏所捕,将归藏匿之,于后解决之。
二者、有病瘐,将归养视之。
三者、知识死亡,棺敛视之。
四者、知识已死,复念其家。
恶知识复有四辈:
一者、小侵之便大怒。 三者、见人有急时避人走。
二者、有急倩使之不肯行。 四者、见人死亡弃不视。
佛言:‘择其善者从之,恶者远离之,我与善知识相随,自致成佛。’
佛本行经曰:‘世尊与长老难陀共入迦毗罗婆苏都,至一卖鱼店,告难陀言:“汝入此鱼店,取彼腐鱼上所铺茅草一把来。”难陀如教取来,佛言:“汝以手把持稍顷,乃放于地。”难陀即持彼草,经一时间,而放地上,尔时佛告难陀:“嗅汝之手,当有何气?”难陀答言:“唯有不净腥臭耳。”佛言:“实然,若人亲近诸恶智识,与为朋友,相处少时,即习染恶业,恶名远闻。”’
又曰:‘世尊又与长老难陀,共至香店,告言:“汝取此店香囊。”难陀如教,从店上取香囊。佛言:“汝经一漏刻间,手持其香,而后放下。”难陀如命,经一刻间,乃放地上,尔时佛告难陀:“汝今自嗅其手,当有何香?”难陀白佛言:“世尊,其手香气,微妙难量。”佛言:“实然,若人亲近诸善智识,常自随顺,习染其德,必成大名。”’
出自:佛学次第统编 - 明・杨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