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弦外之音
成语拼音:xián wài zhī yīn
成语解释:原指音乐的余音。比喻言外之意,即在话里间接透露,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。
成语出处: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》第三卷:“故言尽而意亦止,绝无弦外之音,味外之味。”
成语繁体:絃外之音
成语简拼:XWZY
成语注音:ㄒㄧㄢˊ ㄨㄞˋ ㄓㄧ ㄧㄣ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用法: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比喻言外之意。
成语结构:偏正成语
成语年代:近代成语
近义词:言外之意
反义词:直言直语、实话实说
成语例子:自以为这一句是一唱三叹,那一句是弦外之音。(刘半农《奉答王敬轩先生》)
英语翻译:implication
俄语翻译:подтекст <тонкий намёк>
其他翻译:<德>Beiklang
成语谜语:半月谈;飞鸣镝;此时无声胜有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