贺姓

贺姓

旧百家姓排名:70 新百家姓排名:85

贺姓图腾

【贺(hè)姓来源】
1、出自姜姓,是为避帝王名讳所改的姓氏。春秋时,齐桓公(姜姓)有个孙子叫公孙庆克,她的儿子庆封以父名命氏,称为庆氏。庆封在齐灵公时任大夫,在庄公时与崔杼曾为上卿,执掌国政。后两人再升为左右相国。因崔杼家内发生内乱,庆封以弑君罪灭掉崔氏,独霸朝政。于是庆封把政事交给儿子庆舍处理,自己只管吃喝玩乐,引起了朝上朝下对庆氏的不满,后庆封的亲信卢蒲癸和王何,趁庆封外出之机,杀死了庆舍,庆封见势不妙,便逃到了吴国。吴王噶朱方封给庆封,庆氏宗族闻讯赶来相聚,从此,庆氏比在齐国时还要富裕。至西汉末,子孙徙会稽山阴,东汉时传至庆仪为汝阴令,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,为避汉安帝的父亲刘庆的名讳,庆字改为同义的贺字。庆纯改为贺纯。史称贺姓正宗。是为江苏贺氏。
2、出自他族改姓。据《魏书。官氏志》等所载,南北朝时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,实行汉化,将鲜卑族复姓贺兰氏、贺拔氏、贺狄氏、贺赖氏、贺敦氏皆改为汉字单姓贺氏。是为河南贺氏。

【来源考】
  贺姓是因避讳而改成的姓。

  贺氏原为庆氏。后因避讳而改为贺氏。据《通志·氏族略》记载:“庆氏,姜姓,齐桓公之子公子无亏之后也。无亏生庆克,亦谓之庆父,名字通用,是亦以字为氏者。”春秋时期,齐桓公有子无亏,后来无亏有子庆克。庆克的儿子名封,以父亲的字为姓氏,叫庆封,从此其子孙便相继以庆为姓氏,于是便有了庆氏。

  据史书记载说,庆封在齐景公时任左相,因与右相崔杼有矛盾,于是乘崔杼家中发生内乱之机,指使人攻杀崔杼的儿子,灭了崔氏,后自任相国,独揽朝政。后来庆封把政事全权交给儿子庆舍处理,自己只管玩乐,因而引起其他大臣的不满。齐国的大族田、鲍、高、荣氏经过密谋,乘庆封外出之机,发动政变,攻杀庆氏宗族。庆封返回途中闻讯后,逃到了吴国。吴王收留了他,并把朱方(今江苏丹徒县)一带的土地赐给他。后来,在齐国政变中幸存下来的庆氏族人闻讯赶来相聚,于是庆氏就开始在南方繁衍。直到东汉安帝时,为避汉安帝父亲刘庆的名讳,庆封的裔孙才由庆姓改为意思相近的贺姓。此即《元和姓纂》所云:“庆封以罪奔吴,汉末徙会稽山阴,后汉庆仪为汝阴令,庆普之后也,曾孙纯避双安帝父讳,始改贺氏。”因为当时全国都避讳“庆”宇,所以凡姓庆者均改为贺氏。

  贺氏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为庆氏的,出自河南。北魏孝文帝自大同迁都洛阳后,将北方鲜卑族复姓贺赖、贺兰、贺拔、贺敦等姓氏都改为单姓贺氏,从而形成了河南郡望。

  贺氏在发展过程中,以会稽贺氏和河南(今洛阳)贺氏最为族大人众,所以贺氏以会稽、河南为郡号。洛阳的贺氏以鲜卑族居多。

  贺氏虽然只有 1800多年历史,但分布比较广泛,繁衍昌盛。在历史上,贺氏也有不少著名人物。例如,三国时的吴国大将军贺齐,贺齐的孙子贺劭任中书令,贺劭的儿子贺修在西晋任太子太傅,贺修的12世孙贺德仁为唐太子中书舍人,德仁的侄孙贺默为彭州刺史,而德仁的侄曾孙就是唐玄宗时秘书监贺知章。西晋名臣贺循,任太常、左光禄大夫等职,是支持司马睿的江南士族领袖之一。北魏有雍州刺史,关中大行台贺拔岳,为鲜卑族人。隋代名将贺若弼,曾大破陈军,以功进爵宋国公,官至右武侯大将军。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,少因文词知名,后以“清淡风流”为世人所颂慕,工书法,尤擅草隶,诗以七绝见长,通俗而时有新意,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。北宋著名词人贺公铸,曾任泗州、太平州通判,其词善于锤炼字句,又常运用古乐府及唐人诗句入词。明未有农民起义军将领贺一龙、贺锦。清代有文学家贺贻孙,坚决查禁鸦片的地方官贺长龄,和领导湖南邵阳人民反侵略的英雄贺金声。当代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贺龙,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等。

民俗文化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