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行观

六行观

禅波罗密次第法门云六行观:谓厌下苦粗障,欣上胜妙利,各有因果,依此六法修行,是名六行观。

一、厌苦观 谓思惟身中所起心数,缘于贪欲,不能出离,是为因。若复思欲界报身,饥渴寒热,病痛刀杖等种种所逼,是为果。此苦因苦果,皆须厌恶也。

二、厌粗观 谓思惟欲界五尘,能起众恶,是为因粗。复思此身为三十六物之所成就,是为果粗。粗因粗果,皆须厌恶也。

三、厌障观 谓思惟烦恼障覆真性,不能显发,是为因障。复思此身质碍,不得自在,是为果障。因障果障,皆须厌恶也。

四、忻胜观 谓既厌欲界下劣贪欲之苦,即忻初禅上胜禅定之乐,是为因胜。复厌欲界饥渴等苦,即忻初禅禅味之乐,是为果胜。得乐胜苦,皆须忻喜也。

五、忻妙观 谓既厌欲界贪欲五尘之乐,心乱驰动为粗,即忻初禅禅定之乐,心定不动,是为因妙。复厌欲界臭秽之身,如镜中像,虽有形色,无有质碍,是为果妙。得妙胜粗,皆须忻喜也。

六、忻出观 谓既厌欲界烦恼盖障,即忻初禅心得出离,是为因出。复厌欲界之身,质碍不得自在,即忻初禅获得五通之身,自在无碍,是为果出。得出胜障,皆须忻喜也。

出自:佛学次第统编 - 明・杨卓

民俗文化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