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参的做法

苦参的做法

苦参

原料别名 野槐、好汉枝、苦骨、地骨、地槐、山槐子、地参

原料分类 调味品类

使用提示 内服:煎汤,5至10克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水熏洗;或研末撒;或浸酒搽。

苦参菜谱推荐
苦参原料介绍
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根。苦参落叶半灌木,生于沙地或向阳山坡草丛中及溪沟边,分布于全国各地。
播种第3年9至10月采挖,除去地上部分,将根挖出,洗去泥土、晒干,或趁鲜切片晒干。
苦参根呈长圆柱形,下部常有分枝,长10至30厘米,直径1至2.5厘米。表面棕黄色至灰棕色,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,外皮薄,多破裂后反卷,易剥落,剥落处显黄色,光滑。质硬,不易折断,折断面纤维性,切片厚3至6毫米,切面黄白色,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,有的可见同心环,气微,味极苦。
以条匀、断面黄白、味极苦者为佳。
苦参适用人群
苦参苦寒败胃损肾,脾胃虚寒、肾虚无热者禁服。
苦参食物相克
苦参反藜芦,恶贝母、漏芦、菟丝子。
苦参制作指导
1.用于湿热下痢,黄疸,赤白带下,阴部瘙痒等,常与黄柏、龙胆草等合用;用于周身风痒,疥疮顽癣,常合赤芍、地黄、白藓皮等同用;用于麻风,常与大风子等同用。
2.用于多种外科疾患,如湿疹、疖疮、癣疥、麻风等。可煎水外洗,亦可水煎内服。
3.能治疗下焦湿热的小便不利,常配车前子、木通同用。
苦参食疗作用
苦参味苦、性寒,归肝、肾、胃、大肠经;
善降泄;具有清热燥湿利水退黄,祛风杀虫的功效;
主治时热发狂,热毒结胸,消渴,湿热泻痢,肠风便血,带下阴痒,黄疸,小便赤涩,风疹瘙痒,疥癣,麻风,湿毒疮疡。
苦参其他相关
苦参,《纲目》云:“苦以味名,参以功名,槐以叶形名也。”
日常生活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