轮叶棘豆

中草药:轮叶棘豆

【拼音名】LúnYèJíDòu

【别名】打夏

【来源】豆科棘豆属植物轮叶棘豆OxytropischiliophyllaRoyle的全草。7~9月采集全草,洗净切段,晒干。

【性味】苦,寒。有小毒。

【功能主治】止血消炎,止泻镇痛。用于创伤出血,疮疖肿痛,肠炎腹泻;外用可消肿止痛,止血。

【用法用量】1~3钱。

【摘录】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
轮叶棘豆《*辞典》

【出处】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
【拼音名】LúnYèJíDòu

【别名】莪大夏(藏名)

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轮叶棘豆的全草。7~9月采收。

【原形态】多年生草本。根粗壮,根皮暗褐色。茎极短,外面被宿存的托叶与叶柄所包被。羽状复叶密集,长5~20厘米;托叶披针形,与叶柄基部连合,密被白色绵毛;小叶很小,多而密,每3~6小叶轮生,卵形或近圆形,长约0.3~0.5厘米,下面疏被绵毛和疣状腺体。总状花序有5~15朵花;花梗与复叶近等长,密被白色绵毛;萼管状,长约1厘米,疏被黑色和白色绵毛及腺体;花冠蓝紫色。荚果长椭圆形,微弯,无毛,有疣状腺体。

【生境分布】生于高山干燥的山坡。分布西藏等地。

【性味】性凉,味苦。

【功能主治】止血消炎,止泻镇痛。治创伤出血,疮疖发炎,肠炎腹泻。外用可消肿止痛。
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1~3钱。外用:捣敷。

【摘录】《*辞典》

轮叶棘豆《中华本草》

【出处】出自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。

【拼音名】LúnYèJíDòu

【英文名】all-grassofWhorlleafCrazyweed

【别名】打夏。

【来源】
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轮叶棘豆的全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xytropischiliophyllaRoyle

采收和储藏:7-9月采集全草,洗净,切段,晒干。

【原形态】轮叶棘豆多年生草本植株高10-15cm。茎极短缩,长约2-3cm,基部被宿存的托叶和叶柄所包。叶长4-5cm;托叶披针形,膜质,密被淡黄色长柔毛和腺点;叶柄与叶轴疏被长柔毛和腺点;小叶多数,轮生,卵形或长圆形,长2-3cm宽约1mm,边缘内卷,两面密被短柔毛和腺点。花3-6朵排成总状花序;总花梗短于叶,密被长柔毛和腺点;苞片卵形,长约1cm,密生腺点;花萼长约1.4cm密被白色、黑色的长柔毛和腺点,萼齿长及萼管的1/4;花冠紫色,旗长约2.4cm,翼瓣长编印2cm,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,先端的喙长约2mm;子房密被绢质长柔毛。荚果镰状长圆形,长约2-3cm,宽5-7mm,被白色或与黑色混杂的长柔毛和疣状腺点。花、果期5-8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
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500-5200m的山坡碎石地、山顶、山坡草地、河滩、湖盆地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新疆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

【化学成份】全草含钙、钾、钠等无素。

【性味】凉;苦

【归经】心;肝经

【功能主治】止泻;止血;解毒消肿。主肠炎腹泻;创伤出血;疮疖肿痛
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3-9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
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

身体健康类